English

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握改革机遇

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张树逊
2000-09-2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个子大,块头大,所谈内容也吓人一跳,“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”。

题目如此大,需要浓缩在千字内表达得明白,难度很大。可是,听张厅长谈完了,用不着犯愁,把谈话记录整理一下,就是一篇简洁明了的文章。

他说,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成员之一,理应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带来的优势。西部大开发,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来说,是千载难逢的机遇,而不是要点项目、要点资金的借口。西部大开发的省市之间应该比改革开放的力度。

内蒙古的教育相对是落后的,所以,改革开放的机遇也就特别多。我们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,反映出一定的不适应,特别是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,这种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。比如,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,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传统的民族教育人才观、质量观依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。比如,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上的不适应,因为改革相对滞后,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教育同经济、科技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结合、协调发展、优势互补的局面。再比如,管理上的不适应,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不适应……

瞅准了的事情,就全力以赴拼搏。了解张树逊的人都这么评价他。西部大开发以来,张树逊朝思暮想的,就是内蒙古的教育改革。他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内蒙古实际,面向世界、面向本来的民族教育的路子。张树逊举了一个例子:内蒙古有个兴安盟,在教育上不断深化改革,培养出一大批适用型、创造型人才。兴安盟以职业中学为依托,强化基础教育,发展职业教育,发挥大教育的整体功能,培养了大批农村牧区经济建设实用人才。他们提出和实施的“不求人人升学,但求个个成才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使当地农村牧区的教育改革由点到面连线成片,为全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
“如果人人都在改革上动脑筋想办法,内蒙古的教育就好办了。没有办法,可以从改革中找到办法,没有资金,可以从改革中找到资金。”张树逊非常自信地说。“看看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来,改革开放是他们发达的唯一法宝,我们也应该乘西部大开发东风,拿起这个武器来,把内蒙古的教育事业推上去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